“中心”注重与国内同类知名大学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宽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人员交流的途径,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博士化水平。近5年,“中心”先后引进国内重点大学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有18位教师考取并在职攻读博士学位;派出2位教师到国外大学学习和进修;先后派出26位教师参加国内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培训班,体外诊断学实验、动物生理学研讨班;先后派出16名教师参加为期2个月到半年的企业顶岗锻炼,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实验教学水平。
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完善教师师德规范。持续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主题教育活动。树立师德标兵,宣传师德楷模。签订师德师风建设承诺书,建立师德师风档案,强化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健全学术不端行为惩治查处机制,倡导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风气。
2.强力引进高层次人才
制定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管理办法,完善高层次人才引进配套服务机制;以引进博士为主体充实专任教师队伍,以优势研究领域项目带动引进学科带头人、专业集群带头人、专业带头人、特色专业带头人和科研领军人物,构筑人才高地;建立特聘教授制度,学校主体学科、重点发展和扶植学科设立特聘教授岗位,面向海内外招聘学科带头人;完善兼职教授制度,外聘行业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保证兼职教授、兼职研究员实质性兼职,争取著名企业设立冠名教授岗位或奖教金。
3.大力培育专家型团队
制定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以学校主体学科和基础学科为依托,以本科生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为主线组建教学团队;制定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以应用学科为重点,以项目为载体组建科研创新团队,注重团队的培养和管理;产学研合作建设重点实验室、行业技术(工程)中心、研究院(所)、科技园、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实施团队推大师、大师带团队计划,培育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和行业知名专家,构建具有特色的科研创新梯队。建立团队目标管理机制,实施校院(系)两级管理。
4.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全面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鼓励和支持40岁以下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设立专项基金,建立职前职后贯通、校本培训和脱产培训相结合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实施教学科研新秀和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选派教师到国内重点大学访学和参与科研工作;鼓励和支持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学术前沿和专业知识的高层次研修班;建立健全以师德业绩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
5.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定“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组织开展青年教师岗位培训和教学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提升观摩活动;引导和支持中青年教师立项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鼓励教师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和编写特色教材;选派教师到生产、经营一线实践锻炼;逐步实施教师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有一定时间的实践锻炼经历;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质性担任相关课程教师,并作为青年教师的实践实习导师。
6.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能力
建立科研分类评价机制,鼓励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围绕服务面向和优势研发方向,产学研合作,校企共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所)、行业技术(工程)中心和示范性教学科研基地;加大对实验室开放课题的支持力度,支持联合开展重大课题攻关;鼓励和支持学校教师到企业和科研机构兼职,支持有科技成果的教师转化成果;强化科学普及工作,鼓励教师开展志愿服务。
7.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素质
实施教师“国际化素质提升”工程,设立出国留学基金和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赴国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从事合作研究、培训进修或攻读学位;探索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建立联合研究机构;新聘教师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海外留学经历人员;聘请外籍专家担任兼职或全职教师。